Sunday, June 2, 2013

轉制後入學講家底-直斥忘本 

轉制直資後入學講家底 直斥忘本 

本人是香港貧窮的70後, 正因為當年香港平等的教育令我們一家有幾會脫貧, 
但現在教育卻變成階段化, 貴族化..... 莫不令人心寒心痛...

名校校長 再反名校轉直資 -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戴德正相隔13年,再挺身而出反對名校轉直資。

兩所傳統女校今年啟動轉直資計劃,引起新一輪轉制潮。13年前反對任教學校轉制的現任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近月不惜做醜人,再次高調站出來反對名校轉直資,指出直資入學講「血統」家底,資助清貧學生入讀的助學金,只是貴族化的「遮羞布」,直斥傳統名校忘本。

於1960年創校的跑馬地聖保祿中學及1906年開校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今年先後啟動轉直資計劃,同樣遭校友和家長反對,當中聖士提反較激烈。港台節目《鏗鏘集》近期探討直資問題,片題《上品無寒門?》,引起社會關注直資貴族化。
戴德正13年前在聖保羅男女中學任校牧,因不同意校方轉直資憤而劈炮,轉到另一聖公會學校任校長。這次幼女以校友身份反對母校聖士提反轉直資,他再站出來發聲,哪管鄧肇堅與聖士提反都是聖公會學校。

「我唔係反對直資概念,而係反對名津貼學校轉直資,係忘本」。戴校長指這些傳統教會名校,當初是取錄孤兒,經數十年至百年來人們努力,才有今日地位,「百年基業唔係你嘅,但𠵱家一手抽走」。但他並不反對新創辦的直資。
 「唔係只為咗攞着數」

戴指出,升中學生派位組別由五個減至三個,收生差異擴大,危及英中資格;傳統名校轉制,也是為了避過成立法團校董會的「死線」。轉直資後,學校有完全收生權,又可全面以英語授課,兼不受法團校董會條例限制。
「轉制原因係valid(合理),但係咪一定要轉?點解喇沙、華仁唔轉?」他越說越火,「純粹市場主義,我冇嘢可講,但教會辦學係有自己原則同底線,唔係只為咗攞着數!」
「教育政策不濟,應該一齊同政府爭取,但佢哋反而獨善其身走出去。學校變成幫政府減壓,想小班,轉直資;想多個外籍教師,咁咪轉直資」。他指本港公營學校是全世界最出色,因津貼學校當中也有出色學校,而非如外國只見於私校,「提供社會流動機會,但直資即係半私立,教育界引以為傲嘅嘢一下子冇咗」。
教育局規定直資學校必須撥出最少一成學費收入,作為資助清貧學生入讀的助學金。不過2010年審計報告卻揭發不少學校助學金「滯銷」。

無法收太多窮學生 
戴校長指出,傳統名校常有附屬小學,大部份中一學生從小學部升上,只有一、兩班收外校生,「小學會收乜嘢人?咪係行入嚟醒目、英文好,會唔會有深水埗長大嘅學生呢?如果屋企冇支援佢,會唔會小一就同你一齊起步?」
中一收生着重五、六年級成績,又是與家庭支援成正比。他相信,一定有苦讀清貧學生,「只要肯報呢啲直資一定收,並且會畀足咁多年錢(助學金)。點解?學校一定要收呢啲省靚招牌,但比率有幾多?」為達到收入平衡,學校無法收太多這類學生,「富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窮學生少啲都唔緊要」。

諷助學金是遮羞布
因此,戴校長諷刺直資學校的助學金制度,是「最後一塊遮羞布」,「遮住貴族學校呢個名,佢哋唔想要呢個稱號」。他說,本來所有人入讀這些名校,機會是均等,「但𠵱家起咗一面牆,你如果跳到入嚟,學校就繼續幫你,但你點解要起呢面牆?」
這次他支持女兒堅拒母校轉直資,沒想過有機會成功,但會爭取在聖公會會議上發言,要求澄清聖士提反校方所指的「津貼學校已完成歷史任務」,「我呢間都係津中,係咪都已完成歷史任務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