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育兒系列.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育兒系列.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催谷幼兒要停 別太早別太多


催谷幼兒要停 別太早別太多


父母們,,看看吧...想想吧!!! 想子女學有所成, 不一定要做怪獸家長吧...!!???


轉自【經濟日報專訊】


幾歲幼兒未上學就被催谷不停學習,並非香港獨有,各地也引起關注。台灣剛通過草案禁學術補習班招收6歲以下幼兒,英國近日逾百名學者及專家聯署呼籲停止「太早、太多」。

人人說要贏在起跑綫,但將起跑綫推前,就贏得了嗎?

在學習的起跑綫上,愈早不代表愈好。近日英國政府有新舉動,擬把原本為7歲學童而設的閱讀、寫作及算術能力評估,推前至更年幼學童進行。此舉惹來爭議,指此豈非等同政府帶頭,令孩子更早接受正式學習,以應付測試?


英學者專家 促重視遊戲學習

上周四,英國127名學者及幼兒教育專家,包括大學教授、心理學家、教師工會代表、作家、幼兒組織代表等,齊齊發起名為「Too Much, Too Soon」行動,他們發表聯署信,指出幼兒教育應該是提供機會在戶外嬉戲、創作及主動性,但近年卻被視為升小學的準備過程,正規學習愈來愈多,遊戲學習的地位卻愈來愈低。

聯署信又指,遊戲學習是鍛練幼兒社交、控制情緒等重要元素,故此須對現今趨勢作出制止,要求政府改革幼兒教育政策,包括在3至7歲間的幼兒教育中加重遊戲學習元素。他們發起網上聯署,至今已有約4,000人加入。

催谷幼兒的風氣,在各地引起關注,不止英國專家學者齊聲說不,台灣政府則透過立法制止。


未夠6歲 不足應付嚴謹課程

台灣行政院上月底剛通過草案,擬立法規定教授英語、數學、作文等學術課程的補習班禁收6歲以下,招收未滿6歲幼兒,應屬有助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的學習範圍,違例可被罰款10萬至50萬元新台幣,新草案將送交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實施。

外國學者專家,以致政府相繼要對過早催谷幼兒的風氣叫停,固然是為幼兒的成長發展着想,但另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又有錯嗎?

父母千方百計盡早開始提升子女競爭力,也是為免他們日後落後於人,以致出盡辦法催谷。不少中產父母不惜花費金錢,早早為年幼子女報讀學習外語、上補習班,早前甚至有報道指,幼稚園一日讀兩間,看着小小人兒忙得透不過氣,相信不少父母看在眼裏也會心痛。

當然,社會競爭愈來愈大,為孩子打好學前基礎無可厚非,但外國不少研究發現,過早催谷學習也未必有着數。英國劍橋大學2009年便曾發表報告指,學童6歲前,只應接受遊戲式教育,而非正式學習,因為這年紀心智發展仍未足以應付嚴謹課程。

既要打好基礎,又不可以「Too Much, Too Soon」,確實考起一眾家長,如何拿捏,就要靠家長自行判斷。不過,排得密密麻麻的Playgroup、外語班等,是否必須呢?近日有研究便指,要孩子長大後學習得好的其中秘訣,原來是老生常談,就是閱讀習慣。


有父母伴讀 孩子認字能力增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近日公布研究,建議父母應多陪伴年幼子女閱讀,向他們講故事,直至9歲為止,指有父母伴讀,對提升孩子學業成績、提高認字能力有幫助。研究又指,約44%家長在孩子7歲之後就停止或很少陪伴他們閱讀。

倫敦教育研究所早前也有研究指出,喜歡閱讀的學童,在數學和語文上的成績,都比不喜歡閱讀的學童好。

不過,對於本港父母,最大問題是忙得連陪伴子女的時間也擠不出來,更何況一起閱讀?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去年調查全球45個地區,發現本港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排行全球第一,但閱讀興趣動機等卻幾乎榜尾,本港父母對閱讀的興趣排行也全球包尾,只有14%父母喜愛閱讀。

比起要幼兒一天返兩間幼稚園,或許每天抽一點時間鼓勵幼兒多看書,是否來得更輕鬆有效呢?起跑綫愈推愈前,對孩子是苦事,對家長也是折騰,人生道路漫長,何必執着於要鬥早跑贏呢!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開學焦慮 家長日執4次書包


開學焦慮 家長日執4次書包


香港的教育制度已令到父母, 小朋友, 和教師齊齊失去了理智,,,愈發瘋狂了...到底是誰偷走了孩子的無憂童年????!!!!  政府和有關人士是時候檢討了嗎...??


開學在即,已有家長出現焦慮。輔導機構指,近日有家長覺得自己太緊張而求助,其中有要求子女「一步都不能錯」的母親將自己迫得太緊,每日代執書包達4次。

另外,更有band 1學校透露,曾有家長開學大鬧教員室,求取各科試題。社工提醒,緊張舉動會令子女受壓,因而出現扯頭髮、搣自己等行為,建議父母要接受開學初期的小過失,特別是剛升小學的年幼子女。

還有數天便開學,學童忙於完成暑期功課外,家長亦因張羅上學所需而心情緊張。


子女首返幼園 家長最肉緊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輔導服務註冊社工余朗廷接受訪問時指,子女第一次讀幼稚園的家長「最肉緊」,其次是子女升讀小學;家長小至擔心暑假過後,子女不能早起、追不上課程、或不適應校園生活;亦有家長早已在暑假初期為子女報讀不同預備班。

嚴重的甚至已出現情緒問題,會經常重複同一動作,如「執書包」,家長重複3、4次,但仍覺「唔安樂」,以為自己仍未做好本份、仍有錯漏。

子女年紀小,要父母照顧周到,但亦有band 1學校透露,曾有升中三學生的家長,在開學初期,衝入教員室並與教職員對質,要求校方提供前一年、該級別的各科試題,好讓子女可以在家提早練習。

老師見狀惟有勸家長,兒子已長大,若有需要應由兒子自行向科任老師索取,料老師不會拒絕,更何況老師在日常課堂亦有機會以試題作練習。但家長不接受,反指校方無教育理念、不肯接受家長意見、不照顧學生,甚至說:「坊間的練習都有測驗答案,學校為何不提供!」


父母憂「聽少咗會輸蝕」

余朗廷指,明白家長並非想變成極度緊張或擔心,但礙於學校競爭激烈、學校或家長亦要求學生要達一定水平,令家長往往抱有「知少咗、聽少咗會輸蝕」,甚至有「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心態,令無論家長或子女都十分擔心。

但家長緊張卻未必有效,余指面對年紀愈小的子女,對升班、不合格等概念愈模糊,「就算媽媽話不讀書會升不到班,亦未必明白,只會當成要遵守的規則」,過度壓迫只會令家長單方面愈來愈緊張。

然而,若能壓力運用適宜,甚至將擔心化成行動,則有助減低親子壓力,如子女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功課,並經常提及「去邊玩,做甚麼好」,則證明子女在承受壓力仍有空間,不妨增加壓力鼓勵學習;但若子女經常說:「弊,考不到,若不合格,怎麼辦?」證明他已十分緊張,適宜先讓他放鬆,如出外走走。

余提醒家長開學後應輕鬆了解子女學習,注意子女的行為及情緒,例如不應對年幼子女未能抄齊手冊內容、未能完全傳遞老師信息太緊張,遇有不明白,應直接向學校、老師查詢,「最難搞是家長將難題留在心中,無限變大,愈想愈困擾。」



Monday, August 26, 2013

幼兒智力早催谷 贏起跑無着數?

幼兒智力早催谷 贏起跑無着數?


恐怕道理人人識講, 但說易做難也...唉...家長也有其考慮及難處...唯有大家互諒之..


轉自【經濟日報專訊】

贏在起跑綫上,當真重要?未升小學的幼兒也被催谷,上幼稚園一間不夠,一日還要跑兩場?家長或許認為,小小腦袋內愈早塞入知識有着數;但外國研究指太早開發幼兒智力可能會弄巧反拙,6歲前對孩子最好的,就是玩!

基督教女青年會調查逾千名育有0至6歲子女的天水圍區幼兒家長,機構昨發表結果時稱感驚訝,因有16.9%受訪者的子女同時就讀多於一間幼稚園,分析認為這些家長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綫,故要讓子女擁有更多教育機會(詳見——「瘋狂催谷孩子 中產蔓延基層」,A17版)。

小小人兒一日趕幾場,上幾間幼稚園,這現狀也不盡然令人意外。事實上,本港不少孩子未升小學已忙着上堂,豈止是天水圍區?2011年初,有傳媒報道,九龍塘區的公園中午時分便有「奇景」,一班幼童被菲傭邊餵午飯邊換校服,就是因為上午入讀一間半日制幼稚園後,下午便要趕另一間上堂。

一日趕兩幼稚園 恐揠苗助長

本港家長一向對子女的競爭力緊張,為免「輸在起跑綫上」,往往各出奇謀,剛行走、牙牙學語便要爭相學外語,幼兒班不再只是玩樂,而是學西班牙文、日語等,還要串生字,甚至有幼稚園學生參加歐洲遊學,催谷成為趨勢,「全天候」一日趕兩間幼稚園,又有何出奇?

內地一篇《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的文章,在本港網上瘋傳,提到德國憲法規定禁止先修學校,孩子於小學前唯一任務只是「快樂成長」,不少香港家長讚揚不已,反映大家對催谷幼兒也不無反思。

但恕筆者潑冷水,網上已有人指文章誤譯法例中提到的「學前教育」(Vorschule),早年其實指「貴族小學」意思,近年亦可解作「學前班」,故德國法例上並沒有禁止學前教育。事實上,德國政府近年也鑑於該國學童在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成績不如其他國家,亦積極投入資源發展學前教育,包括加強幼稚園的語文、數學及科學等教育效果,令幼兒有更好裝備升小。

遊戲開發智力 非重背誦計數

不過,加強幼兒學習,也不是像很多亞洲地方般注重背誦串字,當地教育界強調透過刺激智力開發的遊戲,讓幼兒可從中接觸數學、科學等知識。北歐包括芬蘭等地學前教育也是遊戲式學習,而非着重寫作、閱讀、計數等課堂教育。

學習難免,但甚麼年齡開始學最好?一向有不同說法,早學有着數?但不少研究顯示,太早反而可能有壞效果。

英國劍橋大學2009年曾發表報告指,學童6歲前,只應接受遊戲式教育,而非正式學習,因他們心智發展仍未足以應付嚴謹課程。

去年新西蘭一項研究也曾對比兩組小朋友,一組5歲開始接受正式學校課程,包括寫作等,一組7歲才開始,結果發現較遲接受正式課程的7歲學童,表現並不輸蝕,至10歲時的閱讀程度更略勝一籌!

英國教育專家Richard House曾公開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不應接受正式學習。他指大部分6歲以下小朋友,需要通過大量玩樂以發展他們的社交技巧、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若然在這時期過分着重學術,對其長遠發展並不好,甚至有礙健康。

過早學習未必有益 或損健康

過早學習對幼兒未必有益,但社會風氣「鬥早」,連政府帶頭也難叫停。

台灣教育部有見當地家長過分催谷年幼子女,2004年曾擬立法禁止補習班招收6歲以下學生,包括英文、速讀、珠心算、圍棋、書法、作文等課程一律限制收生年齡,惟草案惹起頗大爭議,尤其不少家長反對,2009年及2011年兩次提交行政院也被退回。

立法禁止6歲以下學生補習或上興趣班,相信無論在台或港,也難推行。但回心一想,如何對子女最好,家長心中各有尺度,當然應由父母話事。

本港去年便流傳一篇《不上playgroup》的文章,作者指女兒沒有上playgroup,因她相信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價值觀,比2歲便懂得唸乘數表更重要。文章獲得不少父母按「讚」,但是否跟隨做法,則又是另一回事。

愈早學習看似在起跑綫上有着數,但會否贏了開頭,長遠卻輸收尾呢?孩子的童年,究竟是一大堆艱澀生字、忙得頭昏腦脹,抑或是笑聲及開心回憶?這值得本港家長好好想一想。



Sunday, August 25, 2013

父母少「愛語」子女易反叛


父母少「愛語」子女易反叛


【轉自太陽報專訊】

「快啲收機,唔好再打機啦!」本港家長緊張子女成績,誤以為是表達關心,無意間破壞親子關係。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自評與子女溝通多採用開明態度,說讚賞鼓勵言詞,事實僅有四成子女感受到「愛的語言」。在處理學習表現時,逾六成家長說話表達負面,部分更採取權威態度,命令子女服從。調查機構建議家長勿對子女過分強硬,否則子女易變得反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今年五月至八月訪問逾八百名家長及高小學生,發現家長及子女溝通期望有落差。在處理學業表現時,七成七家長欲以鼓勵方式教導,實際做到僅五成九人,子女評定父母屬開明溝通,更只有三成七人。子女認為父母採用權威態度,多用「快啲」及「罰」等字眼。在處理日常生活及獎勵懲罰方面,家長自評及實際情況相若。

多鼓勵讚賞效果更理想

該中心服務主任尹慧蘭表示,父母及子女溝通常有誤解,「父母話你睇吓人哋個女讀書幾叻,今年升大學添!以為係表達緊希望子女畀心機讀書。」但子女接收到則為負面訊息,即父母認為自己不及別人,難以升讀大學。她建議家長避免負面說法,因子女回應多基於自己說話,多採用鼓勵及讚賞,才能達致理想規範及引導。

她續指,不少家長催谷溫習及參加課外活動,雙方易發生爭拗,過分要求增加子女壓力,令子女變得反叛。但若過分放任及縱容子女,子女便會變得自我中心,至於對子女冷漠,懶教導是非對錯,亦會使子女缺乏自信心。

李太承認以往是專制型父母,常勒令兒子停止打機,但效果欠佳,「佢會話呢關好難打,唔肯收機,會比較多爭拗,傷害親子關係。」轉用開明方式溝通,使兒仔明白父母叫停打機,是出於關心,「問佢打到第幾關?係咪好難過關?過埋就熄機,對眼睛先唔會咁乾。」她認為多用鼓勵說話,兩人關係更親密,教導效果較理想。





Tuesday, May 14, 2013

讓孩子長不高的原因


讓孩子長不高的原因


現代不良生活方式正在導致矮小孩子增多,這十分令人擔憂。專家介紹,除了遺傳因素和疾病因素之外,不良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營養嚴重失衡等成為導致矮小症孩子增多的重要原因。專家們坦言,相對於遺傳,這些原因更應引起家長們的注意,不要因為自己的忽視而毀掉孩子今的幸福。


睡眠不足
這是容易引發孩子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因為缺乏良好的休息,將嚴重抑制孩子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晚上10時是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而現在的父母則往往為提高孩子學習成績而一再延長夜晚的學習時間、縮短孩子的睡眠時間。此外,缺乏運動是導致矮小症增多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學習壓力的增大和電腦網絡等原因,現在孩子的運動時間越來越少。

營養失衡
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種營養元素。可80%以上的孩子存在營養攝入嚴重失衡的情況。一天當中攝入量最多的是油炸食品、漢堡包等糖分豐富或熱量高的食物,吃五穀雜糧的機會就少之又少。飲食結構失衡必然導致鈣、鐵、鋅等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營養元素攝入不足。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出現矮胖身材、發育不良等情況。

亂服補品
調查還發現,97%的矮小兒童家長認識到了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長意識到這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大多數愛子心切的家長採取的是讓孩子服用補充各種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的方法。有的家長甚至讓孩子把蛋白粉當成飲品喝,或是把各種保健品當零食吃。這樣不僅無益於孩子的身高,反而會殘害孩子稚嫩的腎臟。過量服用鈣劑,影響骨骼發育;過量補鋅,孩子性早熟;過量補鐵會腹瀉 ;長期服用魚肝油會引起慢性中毒;服用蜂王漿,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和性早熟,甚至肥胖

六成矮小患兒有心理隱患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們變得內向、自閉甚至抑鬱。此次論壇也公佈了“生長發育異常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最新結果,調研結果顯示,矮小患兒不僅有生理上的問題(長不高),而且普遍感到對其心理也有影響,近六成的矮小患兒都出現過不同程度心理隱患,如性格偏內向、情緒較不穩定,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縮等現象。

請家長們慎之慎之...






Wednesday, May 8, 2013

如何讓孩子養成吃飯好習慣(一)

如何讓孩子養成吃飯好習慣(一)

育兒中,你會不會為孩子的吃飯問題頭疼?
孩子不愛嘗試新的食物?
吃一餐飯的時間,可以看完一集電視劇,讓你恨不得揍他一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用“不拋棄,不放棄”的辦法。

不吃,再給
媽媽們常會訴說,吃飯時,孩子只愛吃自己喜歡的菜,不愛嘗試其他的食物。

一般2歲左右的孩子會對新東西有恐懼心理。這時,你該怎麼辦?有些媽媽一見孩子不吃,就不再給了。千萬別太快放棄!你要重複地把食物夾給他吃,他不吃,就放在他的碗裡。如果他不吃甚至夾出來,你就再夾進去。他不吃沒關係,你只管夾到他碗裡,但不要生氣,不要恐嚇他。
這樣的話,孩子就一直有機會看到這些食物,就有可能嘗試這些新食物。

這樣做會有用嗎?有研究報導,2~5歲的孩子,在新食物大約經過10次重複出現,不管新食物是甜的、鹹的,還是淡而無味的,對它們的喜愛程度都有明顯的提高。接著,他們不滿足於看或者聞一下這些食物,而開始實實在在地品嚐這些食物。
7~10個月是孩子接受不同質地食物的關鍵期。這時,給孩子吃半流質、泥糊狀、粗糙食物等也可能遇到類似困難,重複嘗試是解決這一困難的好辦法。











Friday, May 3, 2013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三)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三)

成立讀書會
教師或家長可以在同學中成立一個讀書會,讓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小朋友提任會長,定期組織一些讀書活動,既可以增強小朋友合群的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特殊節日多讀相關的書籍

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細心的教師該為孩子準備好書了,這些節日的來歷、名稱、時間、意義都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藉此機會,讓他們多讀讀、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識。

與書為伴,與書生活
良好的習慣應該時刻都在身邊,把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將書作為您家的"裝飾材料",到處都飄溢著淡淡的書香氣息,出門購物時,讓您的書櫥也豐滿一下,讓書時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現,增添知識的樂趣, 其實家中隋處有書,出門多留意招牌宣傳單張等等,,耳濡目染,小孩自會慢慢沉迷書海.






Thursday, May 2, 2013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二)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讀機(二)

將喜歡的材料編成一本書
假如您的孩子喜歡童話或詩歌,那麼你在閱讀報紙或雜誌的時候應該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將它剪切下來,張貼在筆記本notebook上,每天傍晚,將筆記本打開,品嚐裡面的豐富果實,孩子最喜歡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

增加擴大閱讀內容
小朋友如果在有了一定閱讀的基礎上,應當擴大他的閱讀內容和閱讀範圍,這時眼光不要局限於童話故事、卡通漫畫,可以看一些報紙和簡單名著,讓孩子了解國家大事,豐富課餘知識,提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朗誦兒歌
兒歌語言通絡凝練,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韻律,可以熏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幫助幼兒認識社會和自然開啟兒童心智,發展兒童語言,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而且一般兒歌都是主題健康,色彩斑斕,充滿陽光氣息,更可培養小孩樂觀積極的思想人生.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一)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一)

從嬰幼兒就帶孩子上圖書館

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到他們逛逛圖書館,對激發幼兒的興趣很有益處,不妨在您有空的時候,一齊去圖書館,精心為孩子借閱兩本好書。

為欣賞的作者過生日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源於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文化素質都影響著孩子,家長愛書、愛讀書,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會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你喜歡的作者過一個生日,在生日晚會上向孩子講述他的博學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經歷,讓知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定期送書給孩子
孩子的生日禮物、新年禮物、有​​所進步的時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禮物之類的物品,一本好書既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值得朋友們藉鑑一下。現在我女兒喜歡買圖書多過買玩具...因她已沉迷書本了, 不能自拔.

四、將閱讀變作戲劇表演
這點比較適合於幼兒園的教學當中,一些童話和故事可通過故事表演遊戲的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可以分為整體表演型,即完整連貫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對一,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形象再表演;還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體角色,教師先講故事,幼兒一起討論角色,全體一起表演,道具應該準備的簡單一些;最好一種是角色活動型,這時故事中的人物、動作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這三種方法在戲劇表演時可以自由結合也可以分別使用,無論怎樣運用,相信小朋友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大大提高。有時家長亦需要客串表演一番定能有更佳成效.













面試必讀- 幼園攻略

面試必讀 幼園全攻略 (轉自明報)
幼稚園入學前的面試,應該是人生的第一場面試。家長出盡法寶,反覆跟孩子練習對答,或者操練認顏色、砌積木等「試題」,目的不外乎希望子女考進心儀的幼稚園,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每年10、11 月,正是幼稚園面試的旺季,多場面試即將開始,知己知彼, Happy Pa Ma為你蒐羅了多間名牌幼稚園的面試內容,好讓各位做足準備,向目標幼園進發。

面試形式
幼稚園面試時,小朋友只得兩歲多,故大部分學校面試由家長陪同孩子一同進行。不過,亦有小部分的學校,需要孩子「單對單」面見教師;更有不少幼稚園舉行一種以上的面試形式。
小朋友與家長齊面試
小朋友與爸媽一同進入課室,教師先跟大家談天,再分別問家長和小朋友問題。另一種形式是爸媽跟小朋友一同入課室,但同一時間會有不同的教師,分別為家長和小朋友進行面試。家長方面,內容多圍繞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個性和自理能力等問題,看看家長對小朋友有多了解;有些則會問家長將來會否為學校擔當義工或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至於小朋友方面,教師除了問問題,也會讓他們玩玩具,從中觀察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是否聆聽指令。
採用學校:國際英文幼稚園(羅福道)、根德園幼稚園、宣道幼稚園、嘉諾撒聖心幼稚園、聖保祿幼稚園、約克中英文幼稚園、啟思小學附屬幼稚園、迦南幼稚園暨幼兒園
分組玩耍從旁觀察
小朋友分為約4 至8 人一組,課室內放滿不同的玩具,或設有圖書,甚至播放卡通片,讓小朋友自行玩耍。教師會在旁觀察他們是否專注安坐、懂得分享,會否出現爭玩具的情况或不合群等,也會觀察小朋友玩不同玩具時,專注力和小肌肉活動能力等。家長一般可坐在課室一旁等候小朋友。
採用學校:國際英文幼稚園(羅福道)、聖公會幼稚園、崇真小學暨幼稚園、香港靈糧堂幼稚園、民生書院(幼稚園)
單獨面見回答問題
小朋友單獨跟教師見面,教師會問他們簡單的問題,如名字、年齡及跟誰一同來面試等。此外教師也會給小朋友故事書或玩具,跟他們談論裏面的內容,或請他們做出指令,如找出紅色的玩具等。主要考核他們的表達能力及認知能力。
採用學校: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部)、基督堂幼稚園

五大熱門問題
問小孩
1. 「你叫什麼名字?」
2. 「今年多少歲?」
3. 「你爸媽叫什麼名字?」
4. 「誰帶你來這裏?」
5. 「你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前來?」
注意:問題多圍繞小孩的自我認知、生活常識及基本概念等,同時觀察他們的表達能力及應對態度。
問家長
1. 「平日由誰照顧小朋友?」
2. 「家長每日花多少時間與小孩相處?」
3. 「周末多帶小孩到哪裏玩?」
4. 「為何替小孩報讀本幼稚園?」
5. 「對學校有什麼期望?」
注意:內容針對家長是否關心子女,其教導方式與幼稚園的教學理念是否相同。不少學校着重家校合作,希望家長的教導方式與校方一致,教師會追問家長,故如實作答是上策。
面試內容 資料提供:德寶英文幼稚園總校長張翠芬及多名受訪家長
積木辨顏色形狀
教師從旁觀察小朋友砌積木的能力,考他們辨認積木的顏色或形狀,又或能否配合特別指令, 如「把積木一塊塊砌回火車上面」、「把紅色的積木疊高」、「利用積木砌出一個長方形」等。
張校長解釋:主要觀察他們的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如叫他們自行創作,也可看到是否有創意。
採用學校:啟思小學附屬幼稚園、根德園幼稚園、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部)
圖畫/故事書問生活常識
教師會展示一些圖畫或故事書,再問問題,如:圖中的物品是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哪裏能看到它?它有什麼用途?圖中的人物正做什麼等。日常生活情景的圖畫,包括家庭、公園等場景;關於物件類的圖畫包括水果、動物、海陸空交通工具和身體五官,又或要求小朋友指出或說出物件的名稱或部分,甚至透過兩張不同的圖畫,要求小朋友配對家庭成員的服飾等。
張校長解釋:看到孩子的觀察力和生活經驗,如他們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物件或事情,是不懂得說出有關名詞的。
採用學校:國際英文幼稚園(羅福道)、約克中英文幼稚園、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幼稚園、香港靈糧堂幼稚園、根德園幼稚園、崇真小學暨幼稚園
卡牌玩拼圖說名稱
用卡牌通常有以下3 種形式:
1. 用卡牌玩拼圖;
2. 卡牌上有孩子常見的玩具圖案,如熊、車、洋娃娃等,小朋友抽到顏色卡後,找回相關顏色的物件;
3. 卡牌上有動物圖案,要求小朋友先說出動物的名稱,然後配對相同的卡牌。張校長解釋:配對活動能看到小朋友的認知能力和觀察力,以及他們對物件的認識和概念。
採用學校:國際英文幼稚園(羅福道)、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幼稚園、啟思小學附屬幼稚園、根德園幼稚園、民生書院(幼稚園)、約克中英文幼稚園
玩具要完成特定指令
教師會讓小朋友玩玩具廚房、玩具車、動物公仔和洋娃娃等,問他們玩具的顏色、辨認不同的部分和着他們完成特定的指令,如用膠刀把玩具粟米切開、把指定的公仔放進玩具車指定的座位內等,觀察小朋友的認知能力、大小肌肉能力及手眼協調等能力。採用學校:國際英文幼稚園(羅福道)、聖公會幼稚園、香港培正小學( 幼稚園部)、根德園幼稚園、聖保祿幼稚園、民生書院(幼稚園)
唱歌考膽量表達力
由外籍老師帶領小朋友唱歌,或要求他們跟着教師做動作;又或請小朋友唱自選歌曲,大多數小朋友會選唱英語童謠。張校長解釋:可觀察到小朋友的膽量及表達能力。
採用學校:崇真小學暨幼稚園、根德園幼稚園
學術認數字英文字母
幼稚園考小朋友學術認知不算太普遍。教師通常會用紙牌或玩具,要求小朋友辨認顏色、形狀、數字或字母,主要觀察他們對數字或字母的興趣,以及表達能力,而他們能否正確辨認出數字或字母並非考核重點。
採用學校:啟思小學附屬幼稚園、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部)

邊問邊觀察
不少幼稚園在面試時,會讓小朋友砌積木,教師從旁一邊觀察,一邊考小朋友辨認積木的顏色或形狀。
校長教路 家長宜引導勿代答
雖然孩子平日是「開籠雀」,但在面試中,遇上陌生的教師、校長都會變「鵪鶉」,甚至「不肯叫人」、大哭等,該如何處理?
維多利亞教育機構總校長孔美琪表示,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小朋友回答問題,應轉述教師的問題,引導小朋友回想及代入生活的經歷,如「你記得上次……」,家長切記不要代答,因為這只會令小朋友扣分。她表示,面試時教師主要看小朋友的表達能力,若小朋友能回答家長,相信學校亦會接受。另外,她認為小朋友在面試時哭泣並非大問題,因為他們年紀小,去到陌生環境總會感到不安,哭泣是正常的,最重要是他們能夠懂得穩定情緒,例如教師帶他們到遊樂場玩,他們便能冷靜適應下來,這亦不算是太差的表現。
家長心聲 鼓勵與陌生人對話

曾太: 「平日跟囝囝進行模擬面試,他能對答如流,但面對陌生人就不太肯說話。我會把握每次跟朋友見面的機會,請他們向囝囝提問,讓囝囝提升跟陌生人說話時的自信心。」

何太: 「我們會教囝囝『轉channel』,當我們用中文問他時,請他用中文回答,用英文問時,又教他以英文回答。另外屋苑中有很多外籍人士居住,我常帶他到會所,當看見外籍夫婦, 會叫他主動跟他們打招呼, 甚至閒談。」

陳氏夫婦: 「把家中的牆都貼滿了圖畫字卡,令家中變得色彩繽紛,好像幼稚園的環境,一有機會,我們便會指着圖卡中的圖畫問她哪是什麼。」

轉自明報 2010-10-27



Wednesday, May 1, 2013

証件相DIY


証件相DIY

好好用的做相網 
http://www.openplatform.com.hk/Chinese/photoDIY.htm
又到撲school的 peak season...每年學生們都需要沖晒兩至三打學生相,到「快XX」拍攝打印也要 30 元半打,而且拍攝質素也不一定很好,何不使用數碼攝影拍上數十張個人照片後,才選一張最滿意的打印出來。一張 4" x 6 " 的 4R 相片其實可以放下 8 張 1.5" x 2" 學生相,以「快XX」一張 4R 相打印 HK1.6 計算,一打學生相打印也不過是 HK 2.0 元,平均一張只需 一毫半!節省高達 70 % 

Passport Photo DIY 讓你輕易把喜愛的個人數碼相裁剪及複製在在一張 4R 相片上,過程簡單,不需學習,打印後把 4R 依相片上直線剪開即可..超方便呵...!!! 

本人當年用這方法為小女影証件相...好好用, 她也成功考入kowloon City 幾間名幼稚園哩...誠意推薦比大家...





Thursday, April 25, 2013

小孩子洗澡水溫

小孩子洗澡水溫別超38℃

香港很多小朋友三日兩日就傷風感冒...皮膚又容易患濕疹...其實有時與家長過份保護又怕小孩著涼.....又怕...明明大汗淋漓卻仍穿多件衣服....都有莫大關係..

尤其冬季天氣轉冷,家長害怕寶寶著涼,往往會選擇使用比較熱的水給寶寶洗澡。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健教授表示,洗澡水溫度過高,反而容易破壞寶寶的皮膚屏障功能。「洗澡水溫度過高容易把寶寶皮膚表面的皮脂洗脫。」楊健介紹,人的皮脂腺功能在冬天會減弱,如果低於7攝氏度皮脂腺就會停止分泌。缺少皮脂的保護,加上天氣乾燥,水分極容易丟失,造成皮膚的乾燥,脫屑。對於嬰幼兒來説,這種情況會更明顯突出。過高的溫度對於患有濕疹的寶寶來説,還會加重瘙癢和不適。
  
建議小寶寶的洗澡水不要超過38攝氏度,父母不需要擔心冷到寶寶,其實嬰兒的耐寒能力不比成人差。如果以前洗澡水溫度較高,也不要一下子降下來,需要慢慢調整。


在冬天,小寶寶活動後汗水和皮脂分泌明顯減少,家長可相應減少清洗的次數。過分頻繁地給小寶寶洗臉、洗澡同樣容易把起保護作用的皮脂洗掉,進而出現發紅、發癢的症狀。楊健建議,如果寶寶沒有大量出汗或者弄得很臟,一般每天洗一次澡就夠,很寒冷的天氣甚至可以兩天洗一次。另外,洗澡的時間也應該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千萬別要愛之深...害之切.....

Tuesday, April 23, 2013

生仔?? 生女??

生仔?? 生女??

孕婦大肚一般答案: 「生仔生女都無所謂,最緊要健康!」這句例牌答案聽過十萬九千次,到底有幾多父母真心對BB的性別沒有期望?你試問問徐子淇、邱淑貞究竟想不想生個仔就知?中國人傳統社會都恨生仔,而且更可以一次過嗚金收兵,第二胎再無壓力..不過新一輩的年青夫婦則比較傾向生女,因為生女易教又孝順,而且媽咪更大把藉口繼續買...買....時裝...扮靚 ,實行將扮靚秘笈傳下去。不想聽天由命,很多人都會嘗試在坊間找尋各種生男生女秘方..
介紹以下兩款最為中國人信任的方法,雖然功效成疑,不過亦不妨當作有趣的冷知識。

姿勢:
很多人都知道性別的是取決於染色體屬Y 或 X,科學家 Dr. Landrum Shettles 及 David Rorvik 發現,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游泳速度慢,但屬耐力持久;而帶Y染色體的精子則「短跑」高手,不過就欠耐力。所以採用不同的性交姿態,可以控制生男生女的機會,例如想生女就要射精在比較淺層的陰道口,讓 X 精子可以在陰道的酸性環境往前游,而Y精子則被阻擋在後。想生男的話,可採用曲腿、後背等姿勢。

《清宮生男生女圖》:
懷孕時的歲數加9個月 (以農曆計算)

我一向喜歡仔..故一懷孕,,家姐就給我這圗表...而且左計右計都應該是仔...但結果我生了一個俏皮公主..所以信不信由您...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