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9, 2013

幼園生跳班入小學 是好是壞?


幼園生跳班入小學 是好是壞?


可悲的小孩...可惜的童年...


轉自【經濟日報專訊】

有家長圖安排幼稚園低班子女提早一年入小學,惹來網民質疑是否揠苗助長。本港直資小學可收取低班幼童,惟台北曾有經驗,引發家長紛催谷幼童。有校長認為可統一設入學年齡下限,教育局可會考慮?

直資小學的招生問題,意外惹來社會關注。名校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前日辦小一入學講座,有家長詢問可否為正就讀幼稚園低班的兒子越級報名,校方表示可以。

校方也指,家長應循序漸進,不應催迫學童應付面試,又指過往曾有幼稚園低班幼童報讀,最後也不成功,但不少網民認為,教育競爭愈演愈烈,會否有更多的低班學生提早報讀小學?亦有人指,即使學校最終沒有取錄,但家長事前也會安排各種面試班催谷,以提高成功機會,對學童一樣無益。


台灣經驗 出現假資優反效果

前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曾任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的張志鴻亦指,該校過往有部分低班的家長要求提早報讀,但都被學校「勸退」。

據現行制度,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報考官立或津貼學校的學童,需要年滿5歲8個月。可是,直資學校的收生自主權則較大,沒有明文規定須符合5歲8個月的政策,部分直資會跟隨官津校做法,但亦有部分直資容許低班學生申請。直資收生具彈性,但家長若為求讓子女贏在起跑綫,而要子女提早入學,恐非好事。

鄰近本港的台灣,入讀小學的適齡歲數為6歲,台北市就曾為是否容許提早入讀小學有過一番爭議,該市在1987年實施計劃,讓年齡達5歲、鑑定智商為130以上,再經特殊教育中心判定的資優學童,在5歲可入讀小學。

但此舉卻惹來意外效果,因家長過分望子成龍,紛紛安排子女接受各項智能測驗,又上各種補習班,冀以達到智力測驗的標準,造成「假資優」的問題,計劃由1987年只有22人申請,至1989年申請人數破千,絕大部分申請者並非資優兒童,令教育局在1990年急急把計劃叫停。


測驗智商未必準 恐揠苗助長

直至去年,台北教育局再在家長要求下恢復計劃,除了要通過智力測驗,學童亦要參加社會適應測試,證明社交能力達標才可提早入學,但當地輿論亦質疑是走教育回頭路。

提早入讀小學的吸引力,惹得不少台灣家長為求達標頻頻出招,對愈來愈注重「贏在起跑綫」的本港家長來說,會否亦產生類似情況?可是,提早入學不代表比較好,09年英國劍橋大學便有報告指,學童在6歲前的心智發展,未足以應付嚴謹課程,故此應只接受遊戲式教育。

就算是資優生,也不一定要提早入學,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潘玉琼便指,資優生的心理質素、社交能力等層面也未必足以應付「跳級」,勉強跳級可能引致情緒問題。

事實上,幼兒教育近年彷彿成為商人眼裏的大商機,昨便有新聞指,本來並非必須的幼稚園學前預備班,成為家長趨之若鶩的幼兒訓練班,數百名家長通宵排隊為子女報讀,情況誇張。


身不由己 怕「輸在起跑綫」

部分商人瞄準家長緊張心理,制定大量不同種類的幼兒訓練課程,惟成效成疑。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及張正剛日前在本報撰文指,智力主要受基因影響,不宜透過坊間宣稱的IQ訓練班催谷,部分商人聲稱以智力測驗及相關訓練去打造天才兒童,使家長浪費金錢,亦同時為子女製造不必要的「求分」壓力。

現時直資校表明幼稚園低班學生就算報讀,也須通過面試,與高班學生競爭並不容易,但亦須留意本港家長會否像台灣家長一樣,大力催谷子女,進行各類智力測試、興趣班等。大部分家長都盼子女可擁有快樂童年,自然不希望催谷子女,但在擔心輸給別人的心理重壓下,家長也「身不由己」,容易肥了商人,但對子女無益,甚至有害。

是否容許學生可提早入學,也可引來討論。張志鴻便指,現時教育局所定的適齡歲數(至少5歲8個月)已屬非常寬鬆,若然低於5歲8個月,未適合入讀小學,認為教育局可統一設入學年齡下限,讓直資小學與官津小學的學生,也須適齡入學。

古語有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人生的旅途上過早發力,並不保證後期的成功,更可能適得其反。家長固然不應揠苗助長,但提早入學亦對家長構成誘因,又或讓家長有一試無妨的心態,若然情況趨普遍,教育局又是否應堵塞缺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